丹东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71年前,志愿军跨过的鸭绿江上那些桥新 [复制链接]

1#

新华社沈阳10月19日电题:71年前, 跨过的鸭绿江上那些桥

新华社记者于力、高爽

71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 从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长甸河口(今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分三路 开赴朝鲜战场。

你脑海可能有这样一幅画面:鸭绿江江面白雪皑皑,巨龙般的 队伍正徒步通过架设在冰凌上的简易浮桥,夕阳将战士的影子拉得很长……

照片名字是《中国人民  》,由 第64**治部摄影组组长黎民拍摄,最初刊发于《解放*画报》年第4期扉页——照片上的浮桥就是 期间著名的“马市浮桥”,位于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马市村。

“我年1月从马市浮桥 。”94岁的 老兵王万经说,“现在江面看不到桥的踪影,是因为 期间 是夜里过江,浮桥也多是傍晚搭建、次日凌晨拆除。”

“除了是战士过江的便道,浮桥还是为前线战士运输*需物资的重要通道。当年,我所在的队伍就是驾驶嘎斯汽车从浮桥通过进入朝鲜。”王万经说。

在位于马市浮桥下游的鸭绿江上有两座“姊妹桥”:鸭绿江大桥和鸭绿江断桥。“断桥是鸭绿江上第一座大桥,是一条公路桥, 时,该桥朝鲜一侧被美空*炸毁;鸭绿江大桥最开始是铁路桥,后根据战事变化,被改成公路铁路两用桥,也是几经被炸后修复。”86岁的丹东市 精神研究会原秘书长宋群基介绍说。

“姊妹桥”曾承担着 过江、*用物资供应、后方支援前线的运输任务。美*很快意识到“姊妹桥”的重要作用,开始不断侦察扫射轰炸两座大桥——如今,记者走上断桥,抬头看钢架,桥体上炮弹留下的痕迹仍清晰可见。

“敌机轰炸一次,我方就抢修一次。”宋群基说, 期间,鸭绿江大桥成为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对很多 老兵而言,鸭绿江大桥是他们奔赴朝鲜的地方,也是回国的“凯旋门”。“当我们乘坐火车回到祖国,一下车,大家欢呼雀跃。”88岁的 老兵胡长哲说。

“当年我从集安出发到朝鲜时,周围静悄悄的;可当我从鸭绿江大桥上回来时,丹东人民守在桥头夹道欢迎,那一刻别说多激动了。” 老兵王广照说。

在长甸河口村,“桥”的故事同样感人。“毛岸英学校在这里建校,是因为当年毛岸英就是从校址斜对面的浮桥上走向朝鲜的。可以说,他在这里留下了自己在祖国最后的足迹。”毛岸英学校校长于满泽说。

在河口村也有一座断桥。与鸭绿江断桥一样,它也曾遭美*飞机多次轰炸。如今,河口断桥上插着很多写着 各部队番号的旗子——当年,一大批 战士从这里走过,他们或牺牲在战场,或已步入暮年,但他们用血肉之躯锻造的 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去。

断桥、鸭绿江大桥、难寻踪影的浮桥……它们是 沧桑历史的印记,更是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的见证。(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