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央广网丹东9月26日消息(记者余易帆)秋分时节,正是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之时。而辽宁省丹东市“兴边富民行动”的富裕果也在这金秋时刻悄然挂上枝头。
丹东市地处黄海之滨、鸭绿江畔,蕴藏着丰厚的药材资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草莓的最佳生产带;有汉族、满族、朝鲜族、锡伯族等40个民族成份,是全国最大的边境城市。
年,丹东作为“兴边富民行动”试点并向全国推广。这十几年来,丹东市统筹规划、科学实施、深入推进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共享受国家兴边富民行动政策资金4.05亿元,吸引其他各类资金30多亿,实施边民致富项目个,受益群众达万人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共享受兴边富民行动政策资金近2.7亿元,让边境地区的各族人民切身感受到了“兴边富民行动”带来的福祉。
木鸡高飞满族医药把握发展新机遇
药材展示
丹东属满族聚居地,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和民间用药传统经验。“兴边富民行动”在实施过程中,以传承、保护和发展民族医药产业为出发点,大力扶持发展满族医药龙头企业和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满族医药场景再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投入“兴边富民行动”资金万元,扶持丹东药业集团、光太药业有限公司等满族医药龙头企业和玉竹、石柱参、核桃楸等42个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亩,带动万余户农民致富。目前,在丹东地区本地市场中药材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为满族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资源保障的物质基础。
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秀君
其中,丹东药业集团的复方木鸡系列产品具有独家知识产权,获得国家专利。为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公司在辽东山区的凤城、宽甸地区建立了木鸡与核桃楸种植基地,与当地农户签订药材种植合同。“比如农户以前种木耳一年能收获10万元,如果改种木鸡亏损了,亏多少我补多少。”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秀君如是说道。农民有了保底收入,才敢放手去做,在尝到药材种植带来的甜头后,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实现增收。
硕果盈盈东港草莓产业助农民增收
丹东东港市草莓农场
“我们根本不用担心草莓的销量,只管把质量和产量搞上去。”说这话的是丹东东港市某农场技术员于文成,眼下草莓苗到了最佳栽种时间,他正在忙着给移栽好的草莓苗打底叶,将已失去机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老叶除去,促进草莓苗更好地生长。
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实验种苗
东港市椅圈镇吴家村是丹东市18个锡伯族村之一,人均收入曾在全镇17个村中处于倒数二三名的位置,在“兴边富民行动”的支持下,经过政府资金和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帮助,农场由一个占地面积20亩只有4个大棚的草莓保护地示范园,发展到现在的占地面积亩拥有99个标准草莓大棚和独立包装车间、气调库、化验室、培训基地的辽宁省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年,草莓生产面积达到19万亩,总产量达47万吨。“东港草莓”现已成为中国最具综合价值地理标志之一,成为东港最富地域特色的城市名片。
草莓种植技术员于文成
于文成曾是农学教师,每月工资三千元左右。四年前他来到农场成了一名草莓种植技术员,每月元的基本工资加上土地流转的收益,一年收入十多万元。“来到农场,感觉自己的教学内容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这是真正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了。”说起自己由一个教书先生转变成草莓种植技术员时,这个50多岁的东北大汉憨厚地笑了起来。
文化兴边民族特色课程促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姑娘展示茶艺
一群穿着旗袍、拿着宫扇的少女,轻拿茶匙,将茶叶缓缓拨入茶壶中,这个画面让人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一场精彩的茶艺展示正在丹东市民族学校上演。不仅如此,剪纸、蛋雕、书法、民族舞蹈、满语教学等极具民族风情的课程都是这个学校的特色。
学生们制作朝鲜族美食
作为辽宁地区唯一一所以“兴边富民行动”为宗旨建立的中等职业学校,丹东市民族学校依托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全力打造民族特色专业。在年,学校经过六年的筹备,完成了“和龙书院”的改建工程,再现“四合院、后花园、索伦杆子、照壁墙”近代满族房屋的建筑风格。书院内设东北风情画馆、满语学堂、朝鲜族风情屋、满族风情屋、锡伯族风情屋等,展现少数民族传统特色。学校在籍学生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人。项目的实施,满足地区各民族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学生们在满语课堂学习
校长庄耕表示,学校通过“兴边富民行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与相关企业合作,帮助学生们就业和创业。“空乘专业的学生就业后一个月能带来七八千元的收入,那么这个家庭离脱贫就不远了,离致富也不远了。”兴边富民教育先行,边民要想过上富裕的生活,离不开技术、技能和产业的支撑,那么人才就是兴边富民的重要保证。除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丹东市民族学校自办学16年来,在技术人员的培训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说开展食用菌种植、果树栽培、草莓栽种等技能的培训,为社会需求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丹东市民族学校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且为当地的民族产业培养人才,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实现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建设、文化品牌带动经济发展。
“兴边富民行动”在丹东因地制宜演化出三种模式:政策扶持十龙头企业十基地十农户;政策扶持十科研十产业+农户;政策扶持十教育十人才十产业十农户。兴边富民行动为边境地区的加快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巩固了边境地区民族关系,增强了边疆各族群众守边固土的决心,缩短了边境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发展差距,树立了边境地区良好的国门形象。尽管还有诸多制约因素,自我发展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我们坚信,有国家兴边富民行动战略支撑,有各族人民的坚定信念,有边疆各族群众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边境地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