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全套检查多少钱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115/6000013.html「本文来源:中工网」
来源:中工网
今年6月,昆明滇池古莲村的草莓种植户老张,计划利用夏天的农闲时分,为自家的草莓大棚装上一套自动化施肥和种植决策系统。老张打听了许久,对比了不少供应商,最终选择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智多莓公司来合作。之所以小有名气,是因为智多莓公司负责人程飚在去年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程飚参加的多多农研比赛,是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指导下,由拼多多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一个开放性农业科技竞赛,旨在探索让更多前沿的农业科技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去年11月起,程飚和团队在古莲村启动了第一个商业化项目“社区种植者支持计划”,由智多莓投资建设数字化农业服务工作站,在田间地头的一个20多平方米的小型集装箱内,装进了自动化施肥和种植决策系统,预计可以服务周边亩左右的草莓园。
作为首批用户,老张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自家的2亩草莓接入了这个工作站,每株草莓一年付0.3元的服务费。他算了笔账,从去年10月到今年五一种植季结束,自家的2亩草莓地比去年多赚了三四万元,而且还节省了将近元的肥料成本。这样来看,每年花元不到的服务费,实在是一笔划算生意。
“去年挣到钱的现实,和今年继续挣到钱的愿望,这才是种植者持续投入的动力。”程飚认为,技术的关键在于,要让农户认可并从中受益,这也是农业科技从业者最应该做的事情。
用算法为土地创造增值
云南昆明,8个平米左右的温室中,来自云南农业科学院的阮继伟研究员扎进去就是大半年。作为云南闻名的“草莓博士”,阮继伟和团队负责第一届比赛的农事管理、数据测定等工作。
去年夏天,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阮继伟和团队,为比赛队伍提供了全方位的农事管理服务,并对各队伍的草莓进行甜度、硬度等数值测定。穆功摄
4个玻璃温室中,集成了大量的传感器和荷兰骑士集团的环控系统,来自全球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参赛队伍,可调用Webservice的API服务接口,通过一行行代码来控制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温湿度、水肥等。旁边的4个塑料温室中,则布设了普通的滴灌系统和施肥设施,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农人,利用传统园艺技巧精心培育草莓。在4个月的种植季节结束后,他们要在草莓产量、甜度、投入产出比等多个数据纬度进行比拼。
在比赛过程中,程飚和团队成员完成了数字农业服务的软硬件开发,以及数据与算法产品架构。目前,他们采取了“社区种植者计划”的服务模式,在农业地区由智多莓投建数字农业服务站,并按照服务面积收取服务费。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云南的怒江州、曲靖市等区域落地。
微软Azure全球原首席科学家RanveerChandra,和多支AI参赛队伍有过深度交流。他认为,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草莓种植,并将大量不同的先进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是非常有趣,非常令人兴奋的事。“基于这些创新的改变,我们可以种植更加多元化的营养食物。”RanveerChandra说,希望选手们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对人类技术进步产生更深远影响。
让农户接受并负担得起
将实验室的前沿技术迁移到田间地头,只是第一步。
对所有试图商业化的参赛队伍来说,如何将这些技术变成真实的产品,并让农户接受,则是更现实的问题。
纪荣喜是参与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农人组选手。这位出生于年的镇江人,参与、见证了江苏草莓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他带领莓农们种草莓、学技术,从零到亩产斤,一步步脱贫致富,并在年当选为全国劳模。
在镇江句容,纪荣喜是最擅长利用科技的种植高手,他很早便去日本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并在大棚里装上了LED补光、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等设备。但参加比赛的过程中,纪荣喜和团队近距离接触了AI队伍的自动化决策系统后,深受触动。
气候计算机基于实时采集的数据,精准控制大棚开窗通风降温、施肥补湿,无人值守且做到了高产,“我们虽然有水肥一体化设备,但主要还是靠经验来调肥,氮肥、磷肥、钾肥一起拌进去,不科学也不精准。”纪荣喜说,他更想要一套精准的施肥核心技术。
在云南,智多莓的数字农业工作站已投入使用,并为草莓种植户提供水肥控制等服务。智多莓供图
今年,纪荣喜邀请智多莓团队来到镇江句容,计划给大棚装上控肥系统。他希望这套设备能更精准施肥,提升产量并在合作社内推广,“现在我们里合作社有多位农户,种多亩草莓,如果推广开来,对效益是非常大的提升。”
来自中国草莓第一大产区辽宁东港的马廷东,则看到了另一面:不管是算法还是新设备,怎样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马廷东去年也参加了多多农研大赛,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这个合作社有户草莓种植户,种植面积超过亩。他们遇到的难题是,劳动力短缺带来的人工成本过高问题。
他仔细研究了AI队伍在比赛中的产量、投入产出比等数据,得出一个结论——东港草莓发展仍在上升阶段,随着效益越来越高,在产业装备设施的投入会越来越高,完全支持得起智能化分级分选设备的引入。
“如果将糖度、大小、果型、单果重都能分拣出来,对草莓生产的标准化、品牌化有巨大意义。”马廷东说,他们现在也在寻求智能化分选和自动采摘机器人的合作机会。
“农业+科技”的想象力与边界
青年科学家和下一代农人的探索,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土地上的问题要更加现实。
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何东健观察发现,依旧在农村种地的人,都是生于50、60年代的人,“70后都是少数,更不用说00后。”
上一代农业生产种植者的逐渐退出,是必然的过程。更加迫切的问题是,这片土地未来要如何承载起食物供给的需求。
农业的迭代升级,已经成为中国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