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凌晨4点半,李惠昌倏然醒来。想到接下来的任务,他再也睡不着。简单收拾了一下,不到7点,他就来到百环社区居委会报到。
位于朝阳区劲松街道的百环社区,是北京本轮疫情中的临时管控区域,李惠昌作为一名志愿者,负责社区全员核酸检测中的信息登记工作。几天下来,除了疲累,一句句的“谢谢”和“没关系”,也让他感受到了来自居民的善意。
▲5月1日,李惠昌(右一)在核酸检测点做信息登记志愿服务。受访者供图
算上这次,他已经在北京和老家辽宁丹东做过6次“抗疫”志愿者。作为一名有着15年*龄的退伍*人,他觉得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作为一名*员,就应该出去为大家服务。”
李惠昌告诉新京报记者,等到小区解封了,如果周边其他小区需要帮忙,他也会继续去做志愿者。
以下是李惠昌的自述。
半天拧破5个防护手套
年我来北京打工。从那时起,就一直住在百环社区。
前不久的4月28日,社区招募志愿者,我马上报了名。转天我就上岗了,成为一名维护核酸检测队伍秩序的志愿者。
5月1日,是百环社区的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前一天晚上,我设了一个早晨6点的闹钟,结果因为一直记挂着这件事,提前一个半小时就醒了,再也睡不着。
那天我负责核酸检测点的身份证登记工作。每5名居民分发一个采样管,我会数人数,记下排队居民的特征,保证采样管不会发错。
工作听起来不难,但一点都马虎不得。其间,有两个女孩快速走过,直奔做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去了,我寻思,这和我记忆中的下一组居民不太一样,核实发现,她们果然没有登记。
还有一次,一位老人领着孩子一起测核酸,老人刷完身份证,孩子先跑了过去,虽然是一家人,顺序错了也绝对不行,我赶紧把孩子叫回来。
▲4月30日,百环社区的居民们在楼下运动、聊天。新京报记者郭懿萌摄
采样管并不好拧,从早晨7点到中午12点,那天我拧破5个防护手套。每接完一个居民的身份证,我都要进行一次消*。如果有居民要消*,我会帮着摁消*剂的泵头,杜绝任何交叉感染的可能。
排队时,一位大爷与前面居民间距过小,我提醒了一句,他很礼貌地拉开距离,还跟我摆摆手说谢谢。消*液不小心喷到居民身上,他们也会告诉我“没关系”。
做志愿者时没觉着累,社区说要给我们换班的时候,我还说可以继续干。等到换下来才发现,盯着手机那么久,尤其是戴着防护面罩一直被太阳烤着,眼睛酸疼酸疼的,回家一看,都是红血丝。
5月1日晚,妈妈在电话里告诉我,她很支持我做志愿者,但是看到我朋友圈的照片还有点担心,问我为什么不是全副武装的“大白”。我告诉她,因为小区做过几轮核酸检测,没有一例确诊病例,比较安全,穿蓝色隔离衣就可以了。
我让她放心,做志愿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做过6次志愿者的抗疫“老兵”
此前武汉暴发疫情时,我在辽宁丹东的老家,村里老百姓大多心存顾虑,村支书就在*员群里发起号召。最终,我们村的50多名*员,都上岗做志愿者了。
当时防疫物资比较紧缺,没有防护服,妈妈用塑料袋给我做了个简易版的防护服。没有N95口罩,我们就戴着普通的医用口罩,外面套上摩托车头盔。
我家在丹东市东港市合隆满族乡,这里盛产丹东草莓。每年冬天和春天,我们乡会聚集很多外地的草莓商贩和大货车。
两年前,湖北疫情严重的时候,正赶上草莓收获的季节。我们需要给每个进村送草莓箱子和拉草莓的货车做登记。当时,我们在村口拉上木栅栏,一有车来,就戴上摩托车头盔出去给他们登记。
老百姓都很配合,他们知道,要一起努力守护好自己的村庄,不然一季的草莓都不好卖。他们也心疼我们志愿者,积极捐钱捐物。我们用老百姓捐的铁架子和塑料布制作了简易棚,在小屋里放个炭盆取暖。外面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塑料布也只能挡一下风,晚上轮班的两个志愿者就裹好羽绒服,多带几个充电宝在那坐一宿。
去年11月,大连庄河出现疫情,我变身“大白”在村子里帮忙做核酸。早晨去的时候,简易棚结了一层霜。等到了中午,气温上来,防护服穿久了,被汗水浸湿的衣服贴上后背。旁边的护士也觉得闷,头发都湿了,贴在脸上。
家人特别支持我做志愿者。我父母都六十多岁了,冬天正是摘草莓的季节,儿子不帮家里干活去做志愿者,他们没有任何怨言。我妈妈还说,你常年在北京做生意,好不容易回家了,得为村里做点事,而且作为一个*员,就应该出去为大家服务。
我19岁参*,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做边防兵,守护,已经是我的一种习惯。等我们小区解封了,如果周边其他小区需要我帮忙,我也会继续去做志愿者。我不着急挣钱,等什么时候清零解封了,大家都能一起挣到钱。
平日里,我主要做草莓订购的生意,因为草莓是季节性水果,所以我没事就带带小旅行团。本来4月时,我们就订好了五一期间去密云的白河风景区玩,现在计划只能搁置,但我相信,在所有人的付出和努力下,这一计划或许很快就能成为现实。
新京报记者郭懿萌
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