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26万志愿军刚跨过鸭绿江,彭德怀却突然
TUhjnbcbe - 2023/8/27 21:23:00

《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古往今来对外用兵无不关乎着一个国家的荣辱兴衰,《孙子兵法》告诫人们:如果事前不作周密的“庙算”;不充分估计到敌情、我情的对比及变化,稀里糊涂去打一场抱着侥幸心理的战争必然会招致失败。

因此,兵圣孙武子就曾一再重申“不打无准备之仗”的重要性,而在这个方面,人民*队的统帅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元帅两人对此都有着极为深刻的造诣,并将之运用得炉火纯青。

临危受命

年6月25日 爆发,朝鲜人民*一路高歌猛进打到晋州控制了朝鲜半岛90%的土地和92%的人口,南韩*队一路溃退至釜山。

就在人民*节节胜利之际, 突然率*突破朝鲜半岛蜂腰部成功登陆仁川,人民*被拦腰截断一分为二,“联合国*”趁势反扑,重夺汉城并不顾新中国的警告越过 ,一路向北长驱直入,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至此朝鲜局势急转直下。

严峻的局势使得身在北京的毛泽东忧心如焚。朝鲜半岛的战局不再单纯是朝鲜的问题,而是关乎着新中国的切身安危。面对如此危急的形势毛泽东将出兵朝鲜的理由概括为六个字:不能置之不理!

首先,如果置之不理,美国就会得寸进尺,我们将会非常被动。新中国与北朝鲜是唇亡齿寒、户破堂危的关系,美*一旦越过 攻下了北朝鲜,那么整个朝鲜半岛都将沦为跳板,美国随时可以借着各种理由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其次,如果置之不理,放任美*压到鸭绿江边,将严重牵制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东北素来有着老工业基地之称,而东北的半数工业都在其南部,倘若美*完全占领朝鲜半岛,东北南部就赤裸裸暴露在美*的武力威胁之下。届时,新中国不得不在东北常驻大量部队,东北就无法安心搞经济建设,这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新中国来说是致命的威胁。

第三,如果置之不理,新中国的国际环境会严重恶化。倘若任由美*完全占领朝鲜半岛,打破二战以来的世界格局平衡,美帝的气焰将会更加嚣张,国际上的亲美派势力会更加活跃,许多国家将会跟着美帝走,社会主义阵营在东方的生存空间将会被极大压缩。

对此,毛泽东在年10月2日拟给斯大林的电报中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也就在毛泽东给斯大林发去电报的当天,中共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齐聚一堂商讨出兵朝鲜的事宜。毛泽东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谈对 的看法和意见。毫无疑问,毛泽东此举便于吸收集体智慧,丰富出兵朝鲜的决策依据,以好群策群力及早定下出兵朝鲜的大计。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开言献策对 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总体来说对于出兵朝鲜与否存在着较大的争论。尤其是轮到林彪发言时,他说道:

美国人一个师有大炮几百门,我们一个*才有三十几门。他们有空*,我们没有。他们有海*,我们又没有。这仗还怎么打啊?

像林彪一样有着相同顾虑的人不在少数。近代中国经过百年战乱,积贫积弱,百废待兴,新中国刚刚成立就要与号称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利坚兵戎相见,仅从当时两国经济和*事等层面来看,敌我双方的综合实力实在是相差太大,按照常人眼光,新中国根本没有胜算可能。

大战当前作为曾经指挥千*万马的*事统帅,林彪在关键时刻居然畏首畏尾,原本有意让林彪挂帅出征朝鲜的毛泽东只得摇头作罢,很快林彪就被排除在了 *事统帅人选之外。

其实在林彪之前,毛泽东首先考虑到出兵朝鲜的统兵人选非林彪,而是粟裕。粟裕是我*当中善打险仗、恶仗、硬仗的杰出指战员,他用兵善于出奇制胜,往往能以较少的兵力取得较大规模的胜利。陈毅元帅因此称赞他的作战风格是“愈出愈奇,越打越妙”。对于这样能征惯战的大将,毛泽东自然青睐有加。

因此,在 爆发前的三个月,毛泽东高瞻远瞩以原四野第42*,炮兵第1师、炮兵第2师、炮兵第8师等兵力共计25.5万人组建东北边防*以防不测,在必要的时刻出兵援助北朝鲜,而粟裕则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司令员兼*治委员。由此可见毛泽东对粟裕的期待。

而事实上,毛泽东也多次通过陈毅向粟裕转达,明确要粟裕担任 作战指挥任务。就在粟裕积极准备迎接新挑战之时,由于长时间的紧张、疲劳和多次受伤,他身体状况已严重不佳,不得不进行治疗和休养。

至此,粟裕和林彪两位战将无法领*入朝,彭德怀就成为了挂帅入朝的最佳人选。

对于彭德怀,毛泽东再了解不过了。这位自年就与自己一起共事的老搭档,在年蒋介石的部队攻打陕北时,彭德怀就曾以仅有的2万西北野战*打得胡宗南的25万大*铩羽而归。

彭德怀作战勇猛,善于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勇于让自己的部队打近战、夜战。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彭老总的勇猛:“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在国内战场上能做得到,彭老总在朝鲜战场上一定也能做到。

年10月4日,毛泽东要召见彭德怀时,彭德怀还在大西北忙于搞经济建设。当彭德怀听说中央要他火速去北京开会,他匆匆收拾一摞有关大西北经济发展规划的材料就上了飞机直飞北京。

起初,他以为是去出席中央的经济发展会议,待上飞机后,彭德怀突然感到此行可能与经济问题无关,*人的直觉告诉他多半是朝鲜问题。

果然,到了北京后,彭德怀就被领进了中南海颐年堂,再看会场上的气氛彭德怀明白了:中央这是要出兵朝鲜了。

在会议上,大家针对要不要出兵朝鲜还在探讨不休,尽管毛泽东讲明出兵的利弊和大义,但依旧有人持不同意见,彭德怀见此便站起身来说道: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果美*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战争,随时可以找到借口!

毛泽东趁热打铁:

彭老总说得好,我们出兵参战的困难确实很多,但是,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国人民不能眼看着美国侵略者肆意践踏而置之不理;唇亡齿寒,户破堂危,我们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一锤定音!至此,在林、粟无法挂帅,朝鲜局势又危在旦夕之际,彭德怀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中国人民 司令员兼*治委员。

孤胆入朝

*中央与苏联方面经过一番细致地沟通后,中央*委终于将出兵朝鲜的日子定在了年10月19日。临危受命的彭德怀当日火速赶赴到鸭绿江畔的安东(现丹东市),十万火急召集十三兵团的将领开会。此时的“联合国*”在朝鲜北部狂轰滥炸,炮弹时有时无地落入我方边境,守备东北的十三兵团将士气得牙痒痒,恨不得立刻趟过鸭绿江狠狠教训一顿气焰嚣张的敌*。

朝鲜人民*次帅朴一禹得知 统帅彭德怀抵达安东,连忙赶来见面,在获悉中国人民 先期将会有四个*三个炮师于10月19日晚秘密出兵朝鲜后,朴一禹顿时泪流满面:

“这就好了,这就好了!你们再不出兵,朝鲜就完了”

接着朴一禹叹一口气:“平壤的陷落,也就是一两天的事,美伪*正发疯似的全速向中朝边境扑过来。”

事实上,朝鲜的战局远比朴一禹的预估还要糟糕。就在中国人民 决定10月19日晚秘密 挺进朝鲜半岛之际,“联合国*”在东线和西线分别占领了咸兴和平壤。原本 制订的作战计划是占领西线的平壤和东线的元山后,两线部队东西对进,会合后再向北推进。

可 在发现“联合国*”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易拿下平壤和元山以北一百多公里的咸兴后, 开始变得极度轻狂了起来。

从年轻时起就在亚洲地区服役,他统率的部队屡屡与日本人交手,又屡屡将日本人打得大败,对于日本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事水平他本人充满着满满的不屑。面对美国情报机构不断向他传递中国即将入朝参战的消息, 竟然狂妄斥责道:“你们不懂中国人的心理。”

而在向美国总统杜鲁门汇报朝鲜战局时,狂傲的 更是信誓旦旦向杜鲁门作出了一个不久让中国人笑掉大牙的结论:“如果中国人试图前进到平壤,那将会出现一场最大规模的屠杀!”。 说得没错在朝鲜战场上确实会出现一边倒的大规模屠杀,不过被屠杀的对象不是 而是极度傲慢轻敌的“联合国*”。

的狂妄也直接传染到了整个“联合国*”。美*为展示自己不可战胜的膨胀心理,竟将“联合国*”的番号、进*路线等情况,通过在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广播全部公开,我*根据这些消息基本上就能判断敌*前进到何处,作战目的又是何处。

狂妄到极致的 见“联合国*”向北推进如此顺利,索性改变了原来计划,命令“联合国*”全速前进以最快的速度结束 ,好早日赶回家过感恩节。“联合国*”在 的命令下起初以师、团为单位向北奔袭,后来竟然发展成为以营连为作战单位肆无忌惮向北猛冲。

朝鲜战局恶化至此,彭德怀忧心如焚,然而此时朝鲜人民*究竟在哪里?还有多少部队?他们的部署情况如何?武器装备具体又是什么样的? 完全是一片抓瞎。

可时间不等人,朝鲜局势已危在旦夕,晚去一时北朝鲜便多一分危险。于是彭德怀决心自己率先孤胆入朝尽早与金日成取得联系,彻底弄清楚朝鲜人民*目前的状况和部署,充分摸清敌情以为后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顾不上自身安危和疲惫的彭德怀,在朝鲜外交部长朴宪永的带路下,随身只带着一部电台车,一个秘书、四个警卫员和一名通信处长便火急火燎先于大*进入了朝鲜境内。一行人在山高林密的朝鲜北部山区四处寻找着踪迹不明的金日成,最终于21日在大榆洞与金日成晤面。

彭德怀与金日成晤面后没有过多的寒暄和客套,形势的危急使得二人直奔主题。彭德怀告诉金日成中国*队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有四个*十二个步兵师、三个炮兵师,大约26万人;作为预备队后续还将有其他部队陆续入朝参战,总计将达60余万人。

在讲完新中国*队支援的情况后,彭德怀也将*中央毛泽东主席等初步制订的防御作战计划向金日成和盘托出,希望朝鲜人民*能尽可能迟滞“联合国*”的前进速度,为 构筑阵地工事争取时间。

金日成听罢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同志终于来了朝鲜人民有救了;忧的是此时的人民*主力被隔断在敌后,都在忙着杀出重围,就连联络都变得无比困难,谈何迟滞哟!

彭德怀便问:“现在手上能作战的兵力有多少?”

金日成摇摇头:

“这我对别人不说,只能告诉你彭司令,我手上只有不足四个师的兵力,一个工人团。一个坦克团在长津附近,一个师在德川、宁远以北,一个师在肃川,还有一个师在博川,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抵抗。”

这几支部队都是新编部队,武器严重不足,人员编制不全,且兵员都未经多少训练,可以说是毫无战斗力,拿着这样的部队与“联合国*”战斗无异于自取灭亡,又怎么能够迟滞得了“联合国*”疯狂的进攻态势呢?

出其不意

在入朝之前,毛泽东与彭德怀制定的作战计划是:

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如敌来攻则在阵地前面分割歼灭之,如平壤美*、元山伪*两路来攻则打孤立较薄之一路。

现在的决心是打伪*,也可以打某些孤立的美*。如时间许可则将工事继续增强,在六个月内如敌人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则我*亦不去打平壤、元山。

在我*装备、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均对敌*具有压倒的优势条件之后,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即在六个月以后再谈攻击问题。我们这样做是有把握的和很有利益的。

也就是说,毛泽东、彭德怀起初根据朝鲜局势制订的作战计划就是在平壤、元山以北,德川、宁远以南的中间地带构筑两至三道阵地防御带伺机对来犯之敌予以打击的策略。

可如今敌*一路以无数小股作战单位疯狂北窜, 来不及在这个地带构筑防御阵地,元气受损的朝鲜人民*也无力阻挡“联合国*”向北狂窜的步伐,倘若 依约先前制订的作战计划极有可能会吃大亏。

“联合国*”北窜的速度确实非常迅猛。彭德怀一行人赶去与金日成晤面的过程中,南朝鲜六师七团就曾与彭德怀等人擦肩而过,此时的彭德怀已深入敌后,26万 刚 ,彭德怀就突然失去与他们的联系,彭德怀的突然“失踪”令邓华、洪学智和韩先楚等人内心忐忑不安。

实际上彭德怀“失踪”的原因只是因为他的车子开得太快,通信处长崔伦所驾驶的电台车被他远远甩在后面,没有了电台与后面的 部队联系,失去联系的 将领自然也就不清楚彭老总的行踪了。

待到崔伦驾驶的电台车赶到大榆洞后,彭德怀总算稍稍松了一口气。前线战场的局势变幻万千,而彭德怀手中的作战计划依然还是入朝前的模样,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如今朝鲜局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原先的计划已不再适用,按照原定计划机械地执行命令极有可能招致战事的失利,这绝不是*中央毛主席和彭德怀等人愿意看到的。

因此,在电台车没有赶来之前彭德怀心急如焚,他强烈渴求将提前侦知到的情况及早上报毛主席,快速调整作战部署,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实际上,在彭德怀为朝鲜局势忧心如焚的同时,身为新中国领袖的毛泽东主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出国第一仗意义实在太重要了,倘若首战不利后面的仗就没法打下去了,毛泽东格外重视因此自彭德怀走后,他日夜趴在*用地图上时刻密切注视着朝鲜战场上敌我态势。

经过缜密分析后,毛泽东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改变作战方针。敌既分兵冒进,而 又不能及时赶到原定防御地区,干脆改打运动战,吃掉分散北进之敌。

毛泽东的战略设想与彭德怀完全一致,只是在彭德怀的电台车尚未赶来之前,双方短暂失去了联系。心急如焚的毛泽东给彭德怀一夜连发三封电报,电报的内容就是要放弃原定计划,改打运动战,指示 应将攻击的主要目标集中在态势突出的南朝鲜第6、第7、第8师身上,并占领妙香山、小白山等制高点,将东、西两路敌人完全分割。

当然,尽管毛泽东精辟而准确调整了战场部署,但此时的彭德怀并未收到毛泽东的来电,为了扭转朝鲜战局不利的态势,在毛泽东向彭德怀连发三分电报的同时,彭德怀也根据预先获取到的所有情况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为此他在电文中向毛泽东建议如下:

(一)本日(21日)晨九时,在东仓、北镇间之大榆洞与金日成同志见面。前面情况很混乱,由平壤撤退之部队已三天未联络上。咸兴、顺川以南已无友*,咸兴敌人是否北进尚不明确。

(二)友*在长津附近有一工兵团和坦克团,德川、宁边大道线以北有第四师,肃川有第四十六师,博川有第十七坦克师,均系新兵,如果敌人继续北进,势难阻止。

(三)目前应该迅速控制妙香山、杏川洞线以南,构筑工事,保证熙川枢纽,隔离东西敌人联络是非常重要的。请设法集中部分汽车,速运一个师到妙香山、杏川洞一线构筑工事,保障侧翼安全和江界后方交通线。如果我*能控制熙川、长津两要点,主力即可自由调动,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击东面或西面之一路。

(四)请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三位同志带必要人员速来我处,商筹全局歼敌部署,解沛然(参谋长解方)同志其他人员随部队跟进。

从彭德怀给毛泽东主席的电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主张控制妙香山、切断东西两线之敌等方面,彭德怀元帅与毛泽东主席二人的看法完全一致,并且在电报中,彭德怀还向毛泽东提供了他尚未掌握的情报,即人民*已经失去阻止美李*北进的战斗能力,这也是 必须改打运动战的重要依据所在。从这一层意义来讲,无疑又为毛泽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一份信息支持,这也就是彭德怀入朝后突然“失踪”的高明之处。

果然,当彭德怀将电报发出去后第二天,志司的电台终于与北京联系上了,毛泽东对此回复:

你的方针是稳当的,我们应当从稳当的基点出发,不做办不到的事。朝鲜战局,就*事方面来说决定于下列几点。

第一是目前正在部署的战役是否能利用敌人完全没有料到的突然性全歼两个、三个甚至四个伪*师(伪三师将随伪六师后跟进,伪一师亦可能增援)。

此战如果是一个大胜仗,则敌人将作重新部署,新义州、宣川、定州等处至少在一个时期内不会来占,伪首、伪三两师将从咸兴一带退回元山地区,而长津可保,新安州、顺川两点是否保守也可能成问题,成川至阳德一段铁路无兵保守向我敞开一个大缺口,在现有兵力的条件下,敌人将立即处于被动地位。

有了毛泽东的认可和肯定,彭德怀立即着手组织第一次战役。

10月25日, 第40*第师第团在云山以北将来犯的南朝鲜*第1师先头部队击溃,紧接着,第40*第师在温井西北两水洞地区采取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全歼南朝鲜*第6师第2团第3营和1个炮兵中队,从而正式揭开了 战争的序幕。由于两场战斗前后相隔仅3个小时各自就取得了胜利,10月25日这一天便被确立为 纪念日。

此后,第38*、第39*、40*分别在熙川、云山、温井一线将来犯的美*和南朝鲜*予以大量杀伤后,东线的42*也出色完成了阻敌任务,至此第一次战役结束。

经此一役, 共毙伤俘敌1.5万余人,粉碎了“联合国*”妄图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为以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 为迷惑“联合国*”,彭德怀命令部队后撤20里,在沿途撤退的过程中, 遵从指示将废弃的铁锹、枪支和背包等物品随意扔掉,并释放掉多名美*俘虏,制造出匆忙撤退的假象。为日后 第二次战役铺平了道路。

凭借着简陋的装备和匮乏的后勤之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除了千千万万将士们心怀祖国和人民、悍不畏死的英雄气概,还得益于前线统帅彭德怀敢于亲自率先垂范深入前线,用虽万人吾往矣的精神与敌人狭路相逢,洞察敌人的一切,方能作出科学合理的战略部署,在这一点上,彭德怀元帅的胆气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在令人钦佩!

谨以此文致敬 先烈!

我是历史侦查处,下期精彩内容,我们再见,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订阅

1
查看完整版本: 26万志愿军刚跨过鸭绿江,彭德怀却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