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密织防贫网端稳增收碗
TUhjnbcbe - 2024/9/30 18:00:00

春节过后,拿到5万元贷款,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红旗营子乡的刘美华忙着翻修两处鸡舍,准备把养鸡规模扩大到只。她说:“光脱贫不行,还要更上一层楼,过上好日子。”

刘美华一家6口只有1人有劳动能力,雪中送炭的系列帮扶政策,不仅让刘美华家实现脱贫,也让她自信起来,笑容多了。

发生在刘美华身上的变化,是辽宁省持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缩影,是提升脱贫质量确保脱贫成色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艰苦卓绝的攻坚任务,辽宁省坚持用好“指挥棒”,配强“突击队”,坚持苦干实干,凝聚强大合力,矢志不渝打硬仗。最终,15个省级贫困县脱贫摘帽,个贫困村销号,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脱贫之后,更要守住脱贫成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确定17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坚持扶上马送一程,严监测勤帮扶,牢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努力做到返贫人口动态清零。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关键看产业。发展产业既是增强脱贫地区发展基础、增强造血功能的主要依托,也是提高脱贫群众收入和增强发展信心的重要途径。

产业铺路,增收有路。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青椅山镇碱厂沟村村民刘艳,因给丈夫治病欠下不少外债,在驻村工作队和当地镇村干部的引导下,几年间建成了一个占地11亩的榛子园,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去年,在多方帮扶和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她又购买并经营起一个3亩多的葡萄园。谈起收入,她笑得合不拢嘴,“真是一年更比一年强”。

去年,辽宁省多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推进脱贫户发展庭院经济、“五小产业”,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促进一户多业、多渠道增收。全省实施产业帮扶项目个,共使用各级财政衔接资金23.4亿元,项目覆盖脱贫户和防返贫监测户22.94万户,受益人口达52.15万。

常言道“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稳岗就业,安居乐业。铁岭市西丰县凉泉镇扶贫车间里,脱贫户李盼熟练地脚踩踏板,不到半小时,一件成衣就在她的手上诞生了。“每年收入3万多元,挣钱顾家两不误。”李盼说。而在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当地利用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地域优势,遴选部分中药材企业为就业脱贫驿站,除直接雇用脱贫户到基地工作外,还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辽宁省去年相继出台多个文件,深化就业帮扶,健全脱贫劳动力就业信息数据共享、工作会商、交流对接机制,突出实作培训和以工代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拥有“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全省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达16.18万人,比原计划多出人。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持续稳固脱贫攻坚成果,离不开扎牢防返贫的“篱笆墙”。在机制上,辽宁省建立起发现响应、评估核查、精准帮扶、风险消除四大机制,以家庭为单位,重点监测脱贫户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状况等,做到“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有序消除风险一户”。

动态监测,精准帮扶。朝阳市创新实施了“”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模式,确保“零返贫、零致贫”2个目标,通过农户申报、网格排查、行业比对3条主线,采取乡核查、县审定等5步骤,划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5个类型,把好1个风险消除出口。

鞍山市积极谋划推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在全市个村(社区)全覆盖设立动态监测点,并完善鞍山精准帮扶微服务平台APP功能模块,采集关联监测户数据信息,实现数字信息化动态管理。

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辽宁省牢抓防止返贫不松手,精准帮扶出重拳。如今,在辽宁,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特色产业生机盎然,发展潜能加快释放……全省上下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全面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1
查看完整版本: 密织防贫网端稳增收碗